作者: 91财税 发布时间:08-12 阅读量:25
A股融资余额近期突破2万亿元,创十年新高,引发市场对潜在风险的担忧。要判断这是否预示市场顶部,关键在于区分融资余额绝对值与杠杆率(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)的作用——后者才是更核心的“逃顶指标”。以下由91财税为您做具体分析:
1.融资余额绝对值:反映情绪,但易失真
-现状:截至2025年8月5日,A股融资余额达19863亿元,为2015年7月以来首次突破2万亿。历史峰值出现在2015年6月(22666亿元),当前数值仍低13%。
-局限性:
-单纯看融资余额易忽视市场体量变化。例如,2015年峰值时A股总市值仅63万亿,而2025年7月已达96万亿,扩容超50%。
-绝对值攀升更多体现资金情绪高涨(如近期单日融资买入额两度突破2000亿),但无法直接说明杠杆风险。
2.杠杆率(融资余额/流通市值):真正的风险指标
(1)当前杠杆率健康,远低于警戒线
-数据:2025年7月以来,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维持在2.23%-2.30%,显著低于2015年峰值4.72%。
-历史对比:该比例的安全阈值在3.5%以上(如2015年),当前仅处于历史中位水平。
(2)杠杆率为何是核心逃顶信号?
-反映资金承载力:杠杆率衡量融资资金对流通盘的消耗程度。若超过10%,意味个股的“弹性筹码”被杠杆资金耗尽,后续买盘乏力,易引发回调。
典型案例:怡亚通(融资余额达流通市值10%后股价见顶)、乐视网(融资占比9.4%后滞涨)。
-预警系统性风险:历史数据显示,当全市场杠杆率突破3.5%后,强制平仓引发的连锁反应会放大市场波动。
(3)辅助指标:维持担保比例
-当前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0.88%(警戒线140%),投资者抗风险能力较强,短期无被动抛压风险。
3.当前风险点:结构性而非系统性
尽管整体杠杆率可控,但需警惕以下结构性风险:
(1)行业分化:
-医药生物、电子、电力设备等行业融资净买入居前(如医药融资净买入187亿元),局部过热可能引发板块回调。
(2)个股融资占比过高:
-若单只个股融资余额接近流通市值10%(如怡亚通、榕基软件历史案例),可能面临短期抛压。
(3)外部冲击敏感:
-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降温、美债收益率上升,可能压制全球风险偏好,加剧融资盘波动。
4.操作建议:紧盯杠杆率,分层应对
情景 | 杠杆率阈值 | 操作策略 |
---|---|---|
全市场系统性风险 | >3.5% | 减仓高β品种(如券商、科技),增配防御板块(消费、公用事业) |
个股局部风险 | >8% | 回避融资占比过高的题材股(尤其涨幅>50%的标的) |
当前状态(杠杆率2.3%) | 安全区间 | 聚焦业绩确定性强的低杠杆标的(如医药创新药、新能源龙头),避免追高融资热门股 |
>结论:融资余额绝对值创新高并非逃顶信号,杠杆率(融资余额/流通市值)才是关键指标。当前A股杠杆率仅2.3%,远低于风险阈值,系统性风险较低。投资者应:
-规避融资占比>8%的个股,防止局部踩踏;
-关注美联储政策与行业杠杆分化,优先选择医药、电子等景气赛道中杠杆适中的绩优股。
【91财税www.91cs.net提供全链条企业服务,帮助您解决各类企业疑难问题】